麻鷹山小知識

雀鳥

麻鷹

在香港,大家偶然都會看見麻鷹在空中滑翔飛過,習以為常,可是在世界其他城市,這卻是很罕見。而居於香港的麻鷹,密度更是世界之冠。每年冬天從外地來港過冬的,與本地聚居的,最高峰合共逾千隻,堪稱麻鷹天堂。

麻鷹是空中王者有眼神銳利的褐色眼睛,強而有力的爪,近黑色的羽毛,寛長的翅膀,尾巴如魚尾,翅膀邊緣有六支分叉羽毛,狀如手指一樣,當麻鷹展翅滑翔時,就像一張大紙鳶在空中飄盪

麻鷹外表兇猛,但其實牠們活得很悠。牠們不大費勁拍翼,善於乘着順風滑翔,香港地形環海,水面刮起的氣流,正合牠們心意;牠們亦懶得花氣力活捉小動物,寧願撿拾腐肉來吃,所以,牠們是自然界的「清道夫」。

麻鷹在香港有三個主要棲息地:灣仔馬己仙峽道、西貢昂船洲及羊洲,其中羊洲整個小島給麻鷹佔據,又接近西貢碼頭,是近距離觀賞麻鷹的好去處。

麻雀

麻雀在香港隨處可見,其體形短圓,頭頂與後頸呈栗子色,面珠為白色,雙頰中央各有一塊黑色,是它最明顯的特徵。其可愛的外形,使牠榮登「我最喜愛的香港雀鳥」寶座麻雀在地上是跳蹦蹦地前行,有別於其他雀鳥。牠們是親近人類生活的鳥類,在山區反而少見;在香港,牠們有九成的鳥巢築在人類建築物上,如大廈排水口、冷氣機底和外牆,而最密集地區的是屯門、深水埗和沙田。麻雀春夏主要吃昆蟲,秋冬昆蟲活動減少,牠們便吃果實,適應力強,繁殖力亦不弱,在南方,幾乎每月均有雛鳥出生。由於牠們喜吃昆蟲,清除了不少害蟲,在保護城市綠化上應記一功。

小葵花鳯頭鸚鵡

小葵花鳯頭鸚鵡全身雪白,頭頂有橙黄色活潑伶俐,叫聲響亮原生印尼及東帝汶一帶,也怪牠生得太過美麗,成為寵物貿易大量捕獵的對象,加上棲息地減少,在原生地由以萬計銳減,現已變成極度瀕危物種

而,生命充滿奧妙。二次大戰竟為小葵花鳯頭鸚鵡留下生機。早於1850年代,小葵花鳯頭鸚鵡已被賣身至香港當寵物。二次大戰日軍襲港時,不知是駐港英軍司令還是港督府官邸內的管家,把府內飼養的小葵花鳯頭鸚鵡放生,自此牠們便在香港落地生根。目前香港就擁有約二百隻,已成其第二大故鄉。

小葵花鳯頭鸚鵡用情專一,一生通常只有一個伴侶,一年只繁殖一隻至兩隻小鳥,而且只挑樹洞來繁殖自己又不懂挖樹洞,只能靠樹木自成的傷口或天然樹洞,又或等候其他雀鳥挖過的洞,所以牠們的繁殖率低,很是珍貴。

小葵花鳯頭鸚鵡的橙黄色羽冠可開合,張開時像一把扇子,形如一朶向日葵花在頭上盛放;雖然聲大,但語言能力卻很弱牠們日間分散覓食,傍晚歸來會聚在一兩棵樹上呱呱嘈,像在八卦閒聚牠們愛吃嫩枝會用其強力的啄咬嚼樹枝牠們活潑多多的行為令人禁不住停下來觀賞。

珠頸斑鳩

在香港市區,不難遇上珠頸斑鳩。牠背羽翼披著灰色羽毛,前腹暗紅,頭泛灰藍而畫龍點晴的,是牠黑色頸背上的白色斑點,像鑲了珍珠的黑頸環,把牠裝扮如盛裝赴宴的貴婦。牠會發出低沉的「咕、咕」叫聲,發聲時頸毛抖起。珠頸斑鳩較少群聚,若不是獨行俠便是成雙一對出現通常一夫一妻,一年生一次兩枚,繁殖期在5至7月。夫妻會合力築巢與輪流照料雛鳥,是分工合作的夫妻模範。可惜親子時間短暫,小斑鳩兩星期大便須離家獨立了。

普通翠鳥

普通翠鳥一點也不普通,這隻常見於英國的雀鳥,英國人給牠命名為Common Kingfisher皆因牠的捕魚絶藝足可稱王!這隻體長只有約16厘米的鳥兒,擁有鮮艷奪目鮮藍與橙褐色羽毛尖長如匕首的喙是牠的利器,牠會耐心俯瞰水面,靜獵物,一旦鎖定目標,便會秒速突襲,俯衝直插水中,精準地抓捕小魚。

普通翠鳥很會吃,除了吃魚外,也會吃昆蟲、青蛙、蝌蚪、蜥蜴等;獲獵物後,會先把牠們摔打到石頭或樹枝上,使其昏倒,亦會弄鬆或折斷獵物的脊椎及鰭,以便減少吞嚥時受傷的機會。雄性翠鳥邂逅心儀的雌鳥時,會叼一條魚向牠的女神示愛,而且會把魚頭向著女方,因為翠鳥吃魚時,都是以魚頭先往喉嚨吞,可見牠們示愛也顧及禮儀。若女方接受,雙方便得成美眷;若不接受,雄鳥便要沒趣地自食其魚,另覓對象了。

至於雌雄鳥也很易辨認,雄鳥的喙是全黑色,雌鳥則是上喙黑色,下喙是橙紅色沿將軍澳清水灣半島的灣畔徑至寵物公園及日出康城,是普通翠鳥喜歡聚集的地方,可以到那裏尋找牠們的鳥踪呢。

紅耳鵯

紅耳鵯是香港的常見鳥類,牠高而尖削的鳥冠,很容易辨認;其眼下有一抺紅色羽毛,像紅了的面頰,十分可愛;尾下還覆蓋了一塊猩紅羽毛,在黑白毛色中暗藏亮點。紅耳鵯鳴聲悅耳,令人喜愛。牠們在4-8月繁殖,期間非常活躍,經常在枝頭間穿梭,追逐嬉戲。牠們一般每窩產2至4枚蛋,幼鳥由親鳥餵養約13天,3週後便可完全獨立。

喜鵲

被視為吉祥象徵的喜鵲,形大如鴉,頭、胸、背深黑一片,又略泛紫藍色金光澤,腹及肩雪白相映,雙翼長長的尾巴藍中帶綠但最精采的是牠飛翔的時候從高角度俯瞰其背面,舒的雙翼如百摺水袖,外白色摺邊,中心是富含層次的藍突顯了肩部白色呈U形圖案,尾部則狀如一把綠色羽扇在空中翩翩擺動

喜鵲堪比建築大師,牠們的巢與其他鳥不同,是一個有蓋的巢穴,洞口在巢的側邊破開,外形看似是一堆雜亂無章的樹枝,骨子裏其實結構密。鳥巢共分三層,外層是枯枝與雜草加泥土黏合,以固定及防風吹雨打;中層是枝搭建,以唾液泥土加固,確保不透風;內層是精挑細選的內飾,有纖維、動物毛髮、鳥類羽毛,外圍大的枝幹則由體力較強的雄鵲承擔,父母合力張羅務求為子女打造一個堅固又舒適的家!喜鵲雜食,八成都是吃有害農作物的昆蟲,所以屬益鳥。

白頸鴉

天下烏鴉不都是黑的!白頸鴉就是不賣帳的反例!雖然牠仍然以黑色羽毛為主,但從其頸背至胸前卻明明晰晰地繞了一圈白色,像掛了一條白毛領巾一樣。大家或會嫌棄牠形象不佳,除了受不吉祥的迷信所陷,又專挑腐肉來吃,但其實牠是大自然清道夫,吃掉死去的魚、蝦、蟹等為大家預防了疫疾,說得上是益鳥。牠們喜歡群聚,偶然黑黑的一群聚集會令人不安,但實際上牠們是關係密切的大家族,樂聚天倫而已,牠們一起覓食嬉戲,也一起共同對抗外敵。而平時則只有一、兩隻行動,並且是少有的奉行一夫一妻制的雀鳥。白頸鴉聰明好奇,常見牠們像在觀察事物。白頸鴉近十數年數目急劇下跌,從約萬五至三萬隻降至全球不滿二千隻,已位列「近危」。香港是牠第二個主要棲息地,目前大約有二百多隻,多見於米埔紅樹林濕地、大埔汀角。

藍翅黄森鶯

個子小小的藍翅黄森鶯,長約13厘米,背呈橄欖色,雙翼與尾部則抺上灰藍,腹部是明亮的鮮黄,十分耀眼,當其一下在空中滑翔而過時,便恍如閃過一顆散發金光的流星;牠黑色的喙及腿尖長纖細,使其渾圓的外形可愛又優雅。成年雄鳥頭部的黄色較鮮亮,反而雌鳥及雛鳥頭部的黄色較深沉。

鳥兒個子雖小,但歌聲卻響亮,會重複叫着「啁~啁~啁~啁」的音調。牠們的理想棲息地是樹林濃密的小河流域,主要居於加拿大南及美國東部沼澤地。牠們築巢有奇怪癖好,會選枯死的樹洞築巢孵蛋,有時亦會棲身於絨毛啄木鳥用過的二手鳥巢。在冬天,牠們會遷移至西印度群島、中美洲與南美洲北部。不過,牠們因棲息地減少而數量下降,想看見這美麗小鳥已沒那麼容易了。

蝴蝶

巴黎翠鳳蝶

香港色彩絢麗,不僅在於城市發展,更在於她多姿多彩的生態。這裏孕育了260多種蝴蝶,已是中國的十分之一。在花招枝展的群碟中,巴黎翠鳯蝶以其耀眼的翠藍色斑為身份象徵,色斑對稱點綴在兩邊黑色翅上,外突出,從近外緣的色斑延伸出的一條翠綠曲線,蜿蜒翅內緣曲線未端之下緊貼一個小紅圈,像一個小句號為整個圖案完美作結。最後卻又彷彿意猶未盡,在後翅下緣滾出波浪花邊,再伸出一條長長的尾突方休,留下裊裊餘韻。

白帶黛眼蝶

大自然很神奇,背翅深褐色,只有兩道白帶直劃兩旁的白帶黛,表面其貎不掦,但當牠翻開反面翅膀,卻出奇不意露出一排有白色瞳點大小圓圈,像身上長了一排眼睛的外星生物,形成了反差效果。這別具個性,成蝶不喜探花,吃的是腐果、動物排泄和樹液,習慣貼地低飛,是蝶界的另類清道夫

虎斑蝶

老虎在空中飄盪橙色底的翅膀,勾劃着一條條黑條紋,活像老虎身上的花紋,是虎斑蝶的美麗標記。虎斑蝶並非徒具虎皮外貎,事實上牠確不好惹,其在幼蟲時以有毒的天星藤為食體積沉毒素,身上的艷色,是要警告捕食者勿以身試毒。虎斑蝶在香港分布廣泛,四季可見,冬天裡,牠們會群聚樹林內一起度過嚴寒,十一月到濕地公園會較容易觀賞群聚的虎斑蝶,尤其是生長了吊裙草的地方,因為雄蝶會藉着吸吮吊裙草的汁液,令自己散發香氣來吸引異性。

植物

吊鐘花

吊鐘花小小的如一枚枚倒掛鈴,瓣邊微微上捲,花色透白或姹紫桃紅,亦有近乎純白,遇上春霧水滴,更玲瓏剔透。它的花期在一至二月,在農曆新年前後,有年花之稱,每年都吸引不少遊人登山賞花。在西貢大枕蓋、鹿湖;大埔八仙嶺;屯門逕山等均可找到它,比較接市區的是港島紫羅蘭山、大潭

珊瑚樹

香港野外有一種常見喬木,稱為珊瑚樹。它在春天3至4月間,會長出一簇簇香氣芬芳的白色小花,並有5支黄蕊探出花外,像要好奇地向四周探索6至7月小花結果,小果子初呈橙色橢圓形,再轉紅色,貎似一串串豐盛的葡萄遍掛樹,十分奪目;直至果子變深紫便是,是雀鳥的美味食糧。

秀英竹

秀英竹是香港獨有的植物,竹桿幼長而直挺葉子纖長如花針秀氣。它以植物學家胡秀英教授命名,胡教授有「會走路的植物學百科全書」及「冬青之母」之譽對香港植物研究有重大貢獻。秀英竹是兩位學生畢培曦及賈良智發現,他們為紀念恩師而命名,令植物蘊藉人情。秀英竹屬易危物種,見於尖山及中文大學校園。